2019 CCO | 解云涛:家族遗传性乳腺癌—中国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01 本文来源:党委办公室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UICC)、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协办的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将于2019年8月16日-19日在重庆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为了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呈献给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大会通过推荐遴选的方式确定了8个主旨报告内容,旨在体现中国肿瘤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进展,将由8位肿瘤学专家进行现场分享。

「医悦汇」作为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会议特刊及每日新闻独家制作方,将对8个主旨报告的内容亮点进行专题分享,以飨读者。本篇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云涛教授带来的《家族遗传性乳腺癌-中国之路》的亮点分享。

报告时间:2019年8月17日9:45—10:00

报告地点: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N2馆

乳腺癌发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约26万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有部分乳腺癌患者是由易感基因致病胚系突变所致, 尤其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家族遗传性乳腺癌较散发性乳腺癌具有发病早、对侧乳腺癌发病率高,家系中常有多个亲属罹患乳腺癌等特点。长期以来,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研究和数据主要来自欧美人群,缺乏中国人群的相关数据。例如: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特征是什么?携带BRCA1/2突变的中国健康女性是否可以像安吉丽娜. 朱莉那样采取乳腺预防性切除?解云涛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乳腺癌的易感基因相关研究, 通过乳腺癌大样本,系统性的研究了中国乳腺癌患者易感基因突变特征、携带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预后、化疗敏感性、对侧乳腺癌风险,以及健康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等,取得了一系列性原创成果,为我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的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临床管理提供了中国人群的数据。

1、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突变特征

BRCA1和BRCA2基因是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最密切相关的高外显率易感基因。

课题组早在二代测序出现之前,解云涛教授团队就集中力量,耗时十多年,通过金标准Sanger测序技术检测了5931例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状态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6),发现在发病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突变频率高达27.0%; 且中国人群的突变谱不同如于欧美人群, 41.4%的BRCA1/2突变未在欧美人群中报道过。近年,在二代测序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课题组利用自主设计的62-gene panel完成了8085例连续的乳腺癌患者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检测(Clin Cancer Res,2017),发现BRCA1/2基因在未经选择的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突变频率为5.3%,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18.1%。这两项研究提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BRCA1/2突变频率不低于欧美人群,提示有必要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进行BRCA1/2基因检测。

BRCA1/2基因大片段重排突变无法被Sanger测序和普通二代测序检测到。本课题组通过MLPA技术对1729例BRCA1/2突变阴性的中国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2大片段重排检测(Clinical Genetics, 2018),发现BRCA1/2突变阴性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2.2%携带BRCA1/2大片段重排,提示BRCA1/2突变检测阴性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有必要进行大片段重排的检测。

2、中国乳腺癌中其他易感基因的突变特征及临床意义

本课题组还对中国乳腺癌中其他易感基因(TP53,ATM, CHEK2, RAD51D, RAD50)的突变特征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其中重要的发现包括:TP53基因胚系突变在发病年龄小于等于30岁的乳腺癌患者中突变频率为3.8%,其突变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早、预后差和对卡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更敏感的特点(Int. J. Cancer, 2019);首次发现RAD51D胚系突变与乳腺癌风险升高相关,并且RAD51D突变乳腺癌患者预后显著差于野生型(Annals of Oncology, 2018)。

3、中国BRCA1突变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选择

本课题组在用二代测序的方法检测8085例连续的乳腺癌患者后发现:三阴性乳腺癌(ER-, PR-, HER2-)的BRCA1突变率为7.4%(Clin Cancer Res,2017)。本课题组比较了956例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突变携带者和非携带者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反应,发现中国BRCA1突变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对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更敏感,而两组对紫杉醇敏感性无差异,提示BRCA1突变乳腺癌可以从蒽环新辅助化疗中受益(Annals of Oncology, 2015)。

4、携带BRCA1/2突变的中国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发病风险

课题组回顾性地分析了9560例未经选择乳腺癌患者的BRCA1/2突变情况和对侧乳腺癌发生情况,发现BRCA1/2突变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10年积累风险分别为16.9%和13.1%,显著高于非携带者的风险(2.7%),并且有乳腺癌家族史的BRCA1/2突变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10年积累风险分别高达33.1%和28.7%。在该研究数据的支持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严格筛选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的BRCA1/2突变乳腺癌患者,在考虑了患者年龄、患者意愿以及充分告知患者风险与收益的前提下,对这些患者开展预防性对侧乳房全切术和/或I期双侧重建,能极大程度上降低突变患者对侧乳房的发病风险。

5、中国BRCA1/2突变健康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

本课题组通过分析4420名中国乳腺癌患者的BRCA1/2突变状态和家族史信息(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6),计算出携带BRCA1/2突变的中国健康女性70岁时乳腺癌累积发病风险分别为37.9%和36.5%,近期本课题组通过增大样本量(10196名患者)和延长随访时间,计算出携带BRCA1/2突变的中国健康女性80岁时乳腺癌累积发病风险分别为45.0%和40.7%,为不携带突变健康女性(终身累积风险3.6%)的10倍。

6、中国BRCA1/2突变健康携带者的预防干预

率先为中国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高风险人群实施预防性双侧乳房全切加I期重建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严格筛选有明显乳腺癌家族史、携带明确致病BRCA1/2胚系突变的健康女性,在考虑了患者年龄、患者意愿以及充分告知患者风险与收益的前提下,为这些高风险人群实施预防性双侧乳房全切加I期重建术,既可保证乳房外观,又能降低至少90%以上的乳腺癌发病风险。

结语

当前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与临床不能提供相关服务的矛盾日益突显。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呈现出中国人群自身特点,需要我们立足本土,开展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研究,以中国人群数据为依据制定相关的临床规范和管理措施,使我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获得最大利益。

作者简介

2019 CCO

解云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家族遗传性肿瘤中心主任,乳腺中心实验室主任,大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致力于中国家族遗传性性乳腺癌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领导的团队不断揭示中国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特征及临床表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率先对携带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防干预。

以责任作者的身份在JCO、Ann Oncol、Clin Cancer Res等国际主流肿瘤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8篇,先后承担首届人事部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多项国家自然基金,NSFC与美国NIH合作基金等项目, 2016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征稿

2019 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委托《医悦汇》制作CCO特刊、每日新闻及新媒体CCO专栏,欢迎2019 CCO大会专家讲者踊跃投稿!

投稿要求:1、word讲稿,无字数限制;2、请附照片、简历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yiyuehuioncology@163.com

阅读推荐:

2019 CCO| 张志谦:肿瘤治疗怎能斩草除根?

2019 CCO | 邵志敏:攻克三阴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2019 CCO | 缪长虹:麻醉策略-如何影响肿瘤免疫?

2019 CCO | 范先群:视网膜母细胞瘤-进展与挑战

会议通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2019年中国肿瘤学大会即将开幕!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