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病理科 科普知识详细

由罗京病逝解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发布时间:2012-11-21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5日7时05分,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8岁。这位长期在新闻联播担任主持人的“国嘴”,被认为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面孔”之一,闻此噩耗,人们普遍感到震惊和叹惋!
        什么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其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比例超过40%。它多发于中老年人,40~50岁多见。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淋巴结,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患者常出现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等全身症状。本病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
        淋巴瘤的病因是什么?至今尚不明确,但应该是“内因在外因作用下的结果”:①遗传因素;②神经与精神因素:就象人们所说的,可能是当主持人压力太大了;③内分泌失调:新闻工作者生活没规律,也可能是罗京生病的一个原因;④代谢失调;⑤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被抑制;⑥物理、化学因素。
        从病理学角度讲,DLBCL的免疫标记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亚型,而这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判断有意义。
        部分DLBCL病例表达生发中心B细胞(GCB)标记的一组基因,而其他病例的表达标记则与体外丝裂原刺激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ABC)相同。由此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标记的Ⅰ型,即生发中心亚型(GCB-DLBCL,免疫标记:CD20+,CD79a+, ki-67+>50%;CD10+,Bcl-6+/-,MUM1+/-,或CD10-,Bcl-6+,MUM1-),Ⅱ型显示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达标记,即ABC-DLBCL,以及第Ⅲ型(type3,基因表达特点无法界定);GCB亚型预后较好,而ABC亚型与type3预后相似且明显差于GCB亚型,故归为一类即非生发中心亚型(non-GCB亚型:CD20+,CD79a+, ki-67+>50%;CD10-,Bcl-6+,MUM1+或CD10-,Bcl-6-,MUM+/-)。 生存分析显示GCB-DLBCL亚型的总生存期明显好于non-GCB-DLBCL亚型。就5年生存率而言,前者为74%,而后者仅为36%。治疗DLBCL常用4种药物(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的CHOP方案,需6~8个疗程,成为治疗DLBCL的新一代金标准。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美罗华)针对B细胞CD20抗原,药理作用包括:1)诱导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2)诱导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直接抑制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凋亡;4)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且可增加ADM对部分耐药或MDR阳性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可使non-GCB-DLBCL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76%。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