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超声医学科 特色技术详细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2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isorders,PFD)是目前全球女性普遍存在的社会卫生健康问题,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盆腔脏器移位并引起各种盆腔器官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全球的患病率在18%-50%之间,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PFD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排便功能异常、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盆腔痛。PFD的正确评估对临床意义重大,仅体格检查在评估PFD 方面是有限的,它常会低估所涉及的腔室,临床可以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手段来观察盆底解剖结构,从而准确判定是否发生了PFD,盆腔磁共振可通过多个平面反映盆底状况,受骨性组织干扰少、与软组织对比明显,但其耗时长、受限因素较多在临床上较不容易普及。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三维盆底超声可同时显示立体空间的三个平面,通过平移、旋转及重建等功能对感兴趣区域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空间立体关系被清楚的展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很好的观察。超声技术凭借用时少、费用易于接受及非创伤性、舒适度良好成为诊断PFD的主要辅助检查,在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耻骨直肠撕脱等PFD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盆底超声检查已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指南列为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和MRI检查一样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盆底超声检查可清晰地观察盆底的主要脏器: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肛管及直肠肛管连接部等,并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分别重点显示前、中及后盆腔并测得相关超声数据。同时运用三维、四维盆底超声技术,动态观察盆底肌肉组织完整性及收缩状况、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变化及盆底脏器脱出时周围组织的改变等,从而评估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一、盆底超声检查适应症:

1) 前腔室相关异常:尿失禁,排尿异常,尿道及尿道周围病变,与前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症状。

2) 中腔室相关异常: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等。

3) 后腔室相关异常:排便异常,直肠下段、肛管及其周围病变,以及与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症状。

4) 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损伤。

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后的评估,盆底植入材料的观察。

6) 与慢性盆腔疼痛相关的盆底疾病筛查。

二、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需要排空大小便,取膀胱截石位,并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理解盆底肌收缩动作及Valsalva动作的要领。

盆底肌收缩动作即肛门收缩上提的动作,以盆腔脏器向头腹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缩小,且持续时间≥3s视为有效的盆底肌收缩动作。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向下用力增加腹压的动作,以盆腔脏器向背尾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增大,且持续时间≥6s视为有效Valsalva动作。

三、检查途径:可采用经会阴、经阴道及经直肠等检查途径,其中经会阴最常用。

盆底超声技术是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可观察盆底解剖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状态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价等提供定性或定量的客观指标。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