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超声医学科 特色技术详细

咽食管憩室

发布时间:2024-02-25

定义: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 系咽下缩肌斜行和横行肌纤维间软弱部位(Kilian缺陷区)的粘膜疝出。

病因:其形成可能与Kilian缺陷区较大和环咽肌张力增强有关。

病理:咽食管憩室多为膨出型, 憩室的囊壁缺乏正常的食管肌层, 仅由食管粘膜层和少许肌纤维的粘膜下组织构成, 其外侧通常被稀疏结缔组织围绕, 仅在憩室的颈部有部分牵起的肌肉组织。

好发: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罕见。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3.5:1。由于这一薄弱区域在左侧更为明显,因此多数发生在左侧。

临床表现:初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咽部异物感、瞬间的食物停滞感随着憩室的增大和不易排空,内容物分解腐败,症状逐渐明显,典型表现为吞咽障碍、咽异物感、反流、口臭、误吸、复发性肺炎、营养不良或反流出未消化的食物及粘液。

分级:根据咽食管憩室囊袋的大小分为:

0级(无憩室、仅有环咽肌痉挛),      I级(小憩室,<2cm),

II级(中憩室,2~4cm),             III级(大憩室,>4cm)。

咽食管憩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后者对诊断起关键作用。

1.查体  咽食管憩室病人在查体时可能有下列体征:

(1)嘱病人饮水,吞咽时在颈部憩室部位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或“喀喀”声。

(2)McNealy-McCallister试验:这一简单的临床试验用以确定咽食管憩室在颈部的位置。

2.辅助检查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咽部不适,触诊较难区分咽部憩室、甲状腺或颈部肿块,以往多采用CT或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咽部憩室,但钡剂造影存在辐射及一定的局限性。近些年超声影像较多应用于甲状腺检查,咽部憩室也较多的被诊断。虽然超声对咽部憩室的诊断不是金标准,但可作为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方法,超声具有实时、便捷、无辐射和可重复检查的优点。

超声诊断依据:

1、发生于甲状腺左叶背侧与食管前壁界限处的结节,多切面显示该结节与食管壁相延续。

2、检查时应嘱患者左侧卧位饮水,观察结节有变化,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看到食管内容物进出该结节,该结节与甲状腺之间活动不同步,则基本可确诊。

3、CDFI示:结节内无明显血流信号;食管壁环形血流信号,动脉性为主。

咽食管憩室多种超声表现:a图示病灶呈“类结节”样改变,病灶周缘见完整的低回声晕,实为“黏膜壁”;b图示纵切面连续扫查见病灶与食管壁延续,黄色箭头为憩室黏膜壁,绿色箭头为食管黏膜;c图示短线状强回声为“气液线”,类似“微钙化灶”,易误诊为甲状腺结节内的钙化灶;d 图示病灶内的“气液线”太过明显而未呈结节样改变。


超声造影:单纯二维超声诊断食道憩室比较困难,当食道前壁憩室突入甲状腺,与甲状腺图像重叠,如果认识不足很容易和甲状腺来源肿瘤,尤其是甲状腺癌相混淆,因为存在将憩室内气体误认为钙化可能。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普及,超声医生可以通过经静脉超声造影和口服超声造影的联合应用,提高超声诊断咽食道憩室的信心。

口服超声造影典型表现:可见食道内造影剂进入该结节内部,中心部呈快速高增强,持续观察可见造影剂缓慢流动,周边低回声区无造影剂灌注,呈持续无增强。患者吞咽时,可见造影剂悬浮液形成的强回声快速通过食管腔,并从食管腔呈窄带状强回声进入病灶内,吞咽间隔强回声部分消失,部分残留于病灶内,再次吞咽强回声重复进入病灶内。


经静脉超声造影典型表现:团注超声造影剂后,该结节周边低回声区同甲状腺组织呈同步增强,且与食管壁也呈同步增强,两者之间可见带状增强区相连,中心部未见造影剂灌注;动脉期周边低回声区呈等增强,中心部呈持续无增强。

过去该病的诊断依据是食道钡餐X造影检查,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以了解是否同时存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普及,超声医生可以通过高频超声结合经静脉超声造影和经食道超声造影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