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老年肿瘤科 科普知识详细

癌症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1-03-03 本文来源:缓和医疗科/疼痛中心

1.谈癌色变

对癌这个字眼,一般人都会存在恐惧,因为目前来说绝大部分肿瘤还是无法做到治愈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谈癌色变。最主要的问题是心态要摆正,不要讳疾忌医。对于肿瘤家族史、高风险人群,应用有效的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并对高风险人群及发现异常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可提高恶性肿瘤的早诊率,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

2.癌症只是慢性病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癌症(恶性肿瘤)改称为慢性疾病。所谓慢性病,就是病理变化缓慢、病程长、短期内不能治愈或终身不能治愈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要远远多于肿瘤所致的死亡人数。首先肿瘤的发生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多因素作用,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致癌物质的反复接触等。从肿瘤发病再到死亡,则又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据了解,癌细胞从开始增长到成为直径25px的肿块,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

3. 癌与瘤相爱相杀

人们常常把肿瘤和癌症混为一谈,认为肿瘤就是癌症。其实,两者有根本的不同。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而我们所说的癌症是属于恶性肿瘤的俗称,所以肿瘤并不等于癌症。良性肿瘤,较为常见,未危及患者的生命,不缩短寿命,手术切除可以完全治愈。恶性肿瘤俗称癌症,肿瘤细胞无限制增生,且肿瘤晚期出现转移,可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组织功能和器官功能,导致患者寿命缩短,出现死亡。

4.抗癌史诗

1)“神奇药物”是什么?(狐狸肺、山羊粪、海龟肝)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比例失衡导致疾病发生,摒弃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的观念。由此诞生了“万能良方“——放血疗法,盛行于19世纪,企图从患者体内抽出血液以预防或治愈疾病,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2)手术和放疗:生存 OR 毁灭?  

直到19世纪中叶,消毒、麻醉技术的成功引入极大降低了手术感染的风险,告别了“简单粗暴”的时代如今,外科手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实现了许多前人无法实现的操作,如微创治疗、达芬奇手术等对能手术的实体恶性肿瘤,采取手术+放化疗(辅助治疗)的方式;对不能手术的实体恶性肿瘤, 则采取放化疗+辅助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等。

20世纪初,X线发现埃米尔.格拉比运用镭射线杀伤分裂最旺盛的肿瘤细胞,但针对切除不干净、早期转移、非实体肿瘤仍不能有效控制。对于局部晚期,没有发生全身扩散或转移,放射治疗存在治愈的可能对于发生颅内转移或者骨转移的情况,放射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存治疗,并控制疾病进展。


3)化疗: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化学家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创造了“化疗”这个术语,并将其定义为使用化学药品治疗疾病。21世纪初,人类开始了生命方舟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抗衡癌症。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包括血细胞、皮肤细胞及神经细胞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化疗方案,但肿瘤耐药性产生,限制了化疗的应用。

4)靶向和免疫:追本溯源

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致癌基因被发现,随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相继发现,基因通路被打开,破译肿瘤细胞无限增殖、永不凋亡、四处转移的能力。

靶向治疗针对促进癌症发生发展的缺陷基因和蛋白质的治疗方法。靶向药物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虽然人们找到了部分癌症相关的基因,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肿瘤发生进展的基因千变万化,目前的生物治疗药物仅能针对1~2个基因,而且靶向药物正面临着耐药的挑战。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式备受关注,它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T细胞活性,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随着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现如今出现了许多种联合治疗,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与癌共生”已成为一种常态,无需谈癌色变,认清癌症的本质,在对抗癌症的战场上,用好手术、放疗、多种手段组合的内科治疗这三类武器,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癌症不再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