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核医学科 科室动态详细

转载:【深度】我国核医学发展面临三道坎

发布时间:2016-06-30
    作者 陈 瑜
     
    “将标记了核素的钥匙直奔对应的锁,不用乱跑”——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霍力教授用这个形象比喻来说明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方法。 
     
    灵敏、特异、简单、无创,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方法有着其他诊疗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在中核集团近日举办的探访同位素与核医学活动上,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核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要发展好核医学,还需迈过几道坎。 
     
    核医学人才不足,被认为是制约学科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我国600万医务人员中,核医学从业者是个小众群体。谈及这个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田嘉禾教授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设有核医学科的医院不到900家;从事核医学工作的人员只有9000多人,其中医生仅4000人左右。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田嘉禾看来,目前“巧妇”——核医学人才培养费劲,医生和相关技术人才奇缺。 田嘉禾说,培养一名合格的核医学医生至少需要10年,苏州大学是目前全国唯一开设核医学本科专业的学校。2014年—2015年,核医学从业者增加了1000人,但绝大多数是从放射科、影像科转过来的。此外,目前核医学技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技师注册制度、定期考核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不能适应现代核医学的发展要求。 
     
    设备不强是我国核医学发展的第二个难题。 
     
    扫描机、伽马照相机、PET、PET-CT,历经60年,如今核医学检查项目已从肝扫描、吸碘试验、肾图的“老三样检查”,扩展到数十项显像检查,背后依赖的是“锅”——设备。 但中核集团同辐公司总工程师杜进表示,目前我国核医疗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国产化率非常低。 田嘉禾的话佐证了这一观点:目前国内的核医学高端设备市场,通用电器、飞利浦和西门子等外国公司占主导,单台设备价格在千万元以上,运营维护成本也较高。他认为,这一方面源于国外厂家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是国内厂商力量还比较薄弱。
     
     新药开发少是制约核医学发展的第三个难题。
     

    由于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方法就是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注入人体,通过该化合物把药物导向需要做检查的器官,医生通过仪器,在体外测定射线确认化合物的位置,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新药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核集团同辐公司总经理武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拥有三个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基地、21条放射性药品GMP生产线和国内最全的放射性药品品种,目前虽未满负荷运行,但已基本满足国内临床需求。 

     

    他同时提到,国内核医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欠缺,以仿制国外药品为主,部分高端药物仍需要进口。 田嘉禾分析认为,我国新药开发比较落后,放射性药物自然也受到影响。此外,放射性药物在我国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一种普通药物一年销售额可能达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但全国放射性药物市场还不到20亿元人民币,“需要政府和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呵护,才能健康发展起来”。 “国际上可供临床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很多,而国内药品的种类偏少,很多在国外已得到普遍使用的药物国内还没有。”霍力认为,应加强创新,推动基于我国疾病谱的新药研发,并加快放射性药物的审批时间。 

     
    (科技日报北京6月15日电)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