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里都有血压计,但真的都会测血压吗?设备、测量时间、测量体位等,都会影响血压值。在家测血压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一、设备:首选上臂式
上臂式血压计的优势在于,袖带压迫的是上臂的肱动脉,且量血压的胳膊处能轻易做到与右心房平行,而手腕式和手指式都很难做到。
袖带与气囊大小要合适
目前,大部分电子血压计均配置了适用于大多数测量者的标准袖带(上臂臂围<32 cm)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上臂臂围≥32 cm)。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应选择小袖带。
二、体位
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 min后开始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双腿放松、落地。也可选择更舒适的落座条件,如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座位,但应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三、测量时间
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 h内进行,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前,剧烈活动前。考虑我国居民晚饭时间较早,因此建议,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不论早上,还是晚上,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为了确保家庭血压监测的质量,血压监测期间应记录起床时间、上床睡觉时间、三餐时间及服药时间。
四、频率
初诊患者、正在调药或血压处于波动期的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各测2-3次血压,每次间隔1分钟,连续测5~7天即可,这能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帮助;
血压控制较平稳的患者,一周至少测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压值;
健康人群一年测1~2次血压即可。
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也建议增加测量次数,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引起的。
五、取值
一般建议,测血压时,测3次,每次间隔1~2分钟。由于第一次的血压值多数情况下偏高,建议去掉,取后两次的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活动较少,不存在“白大褂”高血压(在医生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现象等原因,在家自测血压的标准值应为135/85毫米汞柱,比诊室标准低5毫米汞柱。
通过家庭血压监测可以评估清晨血压和晚间血压,根据清晨与晚间血压的平均值是否≥135/85mmHg,诊断清晨高血压与晚间高血压;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判断清晨血压和晚间血压是否已得到有效控制。
六、记录:时间、脉搏别落下
一份好的血压记录,能让医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方案。现在部分电子血压计已有数据储存和打印功能,可直接打印测量结果。
如果没有该功能,建议大家将结果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具体内容应包括:
测量日期和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如果有特殊情况下(如头晕)的血压值,也应记录。下次就诊时,可提供给医生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