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头颈肿瘤科 科普知识详细

甲亢药物治疗,你不可不知的十个问题(上)

发布时间:2016-07-27

        抗甲状腺药物疗法以其疗效确切、简便无创、并发症少、不会造成永久性“甲减”而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不足之处是此法疗程长,停药后容易复发。笔者在此就一些相关的关键问题做了简要的叙述,由于全文较长,为方便阅读特分为上下两篇呈现。

      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131碘治疗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是甲亢的三大治疗方法。其中,药物疗法以其疗效确切、简便无创、并发症少、不会造成永久性“甲减”而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不足之处是此法疗程长,停药后容易复发。下面就药物治疗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简述如下:

      1、哪些甲亢病人适合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甲亢的适应症有: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肿大不严重者;②年龄在20岁以下、孕妇、年迈体弱或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病症而不宜手术者;③手术后复发且不宜用放射性131碘治疗者;④放射性131碘治疗后的辅助治疗者。

      2、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硫脲类药物是治疗甲亢的基本药物,主要包括丙基硫氧嘧啶(PTU)和他巴唑(MM),其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起作用,也不能阻止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因此,服此类药后需要过1~2周,待甲状腺内储存的激素消耗至一定程度后方能见效,而要将高代谢状态降至正常水平则需要4~8周。此外,丙基硫氧嘧啶可在外周组织抑制甲状腺素(T4)转变为活性更高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3、抗甲状腺药物(ATD)的特点及用法  

      丙基硫氧嘧啶的半衰期仅为2小时,药效短,故需每日服药3次;而他巴唑的半衰期为4~6小时,作用可维持24小时,故可将全天药量于早晨一次顿服,疗效等同于每日3次口服。

      一般说来,药物治疗甲亢首选他巴唑(甲硫咪唑),因其作用较强、药效稳定、肝毒性小、病人的依从性较好。但妊娠期(主要指妊娠早期)甲亢、T3型甲亢患者则应首选丙基硫氧嘧啶。另外,伴白细胞减少的甲亢病人也宜选用丙基硫氧嘧啶。

      4、如何调整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  

      甲亢的药物治疗可分为“控制”、“减量”和“维持”三个阶段。“控制阶段”,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给予丙基硫氧嘧啶100~150毫克,每日3次,或他巴唑10~15毫克,每日3次。一般1~2周后起效,经过4~8周可使甲亢症状缓解,T3、T4恢复正常,之后进入减量阶段;“减量阶段”可以每2~3周减一次,每次减丙基硫氧嘧啶50~100毫克(或他巴唑5~10毫克),经过2~3个月,当病人病情控制良好,每日丙基硫氧嘧啶用量为25~100毫克,他巴唑为2.5~10毫克时,即可转入“维持阶段”;“维持阶段”至少要持续1.5~2年。须注意的是,在用药的任何阶段,尤其当病人遭受感染或精神受创时,需加大药量,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量。

      5、抗甲状腺药物(ATD)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药物性皮疹。因此,在患者用药之前及用药期间需及时化验血常规。

      当白细胞低于4×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时,则须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如果经过上述治疗,白细胞仍低于3×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同时伴有发热、咽痛、关节痛等粒细胞缺乏症状时,患者要立即停药,同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用有效广谱抗菌素对症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应予消毒隔离,否则会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药物性皮疹,轻者可加用抗过敏药物或换用其它硫脲类药物,暂不停药。倘若皮疹严重,恶化成剥脱性皮炎,则须立即停药,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肝功异常,首先要区分究竟是甲亢本身引起的,还是抗甲状腺药物所致。如果肝功异常发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前,说明是由甲亢本身引起,可以在保肝治疗的同时,继续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的肝功将随着甲亢的控制逐渐好转。如果肝功异常发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后,说明是抗甲状腺药物所致,是否还继续用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①如果肝功能只是轻度异常,此时可以加用保肝药物,暂不停用抗甲状腺药物,但要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②如果肝功能损害严重,肝酶进行性升高,则应立即停药,并加大保肝措施力度,可酌情给予激素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或改行放射性131碘治疗或手术治疗。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