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它在口腔黏膜病中患病率居首位,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人至少发生过一次,而且无论男女、老幼、人种都可能发生。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而且灼痛明显。发作较轻者,可以好几个月发作一次,较严重者可以连续发作,此起彼伏,没有间歇期,妨碍饮食及言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溃疡的常见诱发因素有局部创伤,如刷牙时刷头不小心撞击口腔黏膜,吃东西时不小心咬着嘴唇、舌头等;精神紧张,如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等;食物,如经常性食用过分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所以口腔医生通常建议大家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且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创伤性溃疡的发生。人们也大多知道,多吃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可以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
研究指出,免疫因素在口腔溃疡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患者,且注意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舒缓精神压力后仍无明显好转时,我们通常建议患者查一下免疫功能,如果提示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减少口腔溃疡发生。口腔溃疡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胆疾病及由寄生虫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或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还有报道指出糖尿病、月经紊乱与口腔溃疡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口腔溃疡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的 临床特征,即溃疡面覆盖黄色假膜,周边有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灼痛明显和长短不一的“发作期——愈合期——间歇期”周期规律,并且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
口腔溃疡常分为轻型、重型、疱疹样溃疡。
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iRAU)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口腔溃疡患者的80%,直径<5mm,约7~10天愈合,不留瘢痕。有些患者有较规则的发病周期,如月经前后,有的常在劳累后发病。
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aRAU)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可大于1cm,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该型占8%左右。常伴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疱疹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HU)约占10%左右,多发生于成年女性,溃疡直径较小,约2mm,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可伴头痛、低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由于口腔溃疡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病理检查依据,所以,对于口腔溃疡患者诊断主要以其具有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及“黄、红、凹、痛”的临床特征为依据。对于大而深、病程长的溃疡,应该高度警惕癌性溃疡的可能,必要时可以做活检明确诊断。
癌性溃疡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口腔癌有80%为鳞癌,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相对少见。口腔癌可发生在舌、牙龈、颊粘膜、口底、上腭、唇等部位。口腔癌患者患病初期大多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只是口腔溃疡,大量补充维生素、使用溃疡贴等并没有明显好转。口腔癌与口腔溃疡的治疗天壤之别,部分口腔癌早期与溃疡区分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于没有医学相关知识的普通患者。这里,医生通常给出的建议是,如果口腔溃疡超过两周,无好转迹象,甚至加重,应立即就医,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口腔内有溃疡,如果反复发作,此消彼长,这种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口腔内同一个位置的溃疡越长越大,不见好转,且病程超过2周,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