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血液肿瘤中心 科室动态详细

“精益求精,继往开来”——马军教授盘点2018年血液领域进展

发布时间:2019-01-31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血液淋巴系统疾病治疗进展飞速,尤其是淋巴系统疾病治疗进展很快。从1997年首个CD20 单克隆抗体(即美罗华)上市,到现今已有22年了,这期间共有78个单克隆抗体陆续在全球上市,主要是治疗血液淋巴系统疾病,包括实体瘤,类风湿等等。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在2001年上市,到现在已经有80余个在全球上市,开启精准的靶向治疗时代。 近十年,我们逐渐步入免疫治疗时代,尤其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从淋巴瘤和白血病开始应用,例如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的桥连能够获得很好的缓解。此外,PD-1和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应用于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在实体瘤上也获得了验证。总体来看,18年继续了血液淋巴肿瘤领域治疗的蓬勃发展态势,给患者、家属及临床工作者都带来了希望。

从疾病的角度看,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类血液系统疾病的进展:

一、淋巴瘤领域进展

众所周知,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有上百种亚型,非常复杂,目前我们按照2016年WHO的标准来分类。R-CHOP是弥漫大B淋巴瘤(DLBCL)治疗的标准方案,可以使生发中心类型的DLBCL获得大约78%缓解率,即我们所说的“临床治愈”。在国外,B细胞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的缓解率大约58%,也意味着可以获得临床治愈。我国也进行了统计,发现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是地域辽阔,各种治疗、检测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从北上广和我们这些大中心来看,我们和欧美国家没有明显差距,大约也是58%的治愈率,但是如果把全国淋巴瘤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共有384家淋巴瘤亚专科),只有30%的临床治愈,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说明我们的标准治疗、个体化治疗还有差距。

2018年的进展包括2代CD20抗体,抗血管生成抑制剂,PD-1和PD-L1抑制剂,给淋巴瘤治疗带来飞速进展。例如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采用PD-1抑制剂能够获得86%~100%的缓解率,而且CR率从过去的30%提高到56%,能够采用非化疗的方法使晚期霍奇金淋巴瘤获得长期生存甚至达到治愈。另外,CAR-T在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比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更好,能够使大约78%~86%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而且CR率能够达到50%左右,非常惊人的疗效,尤其是双靶点的抗CD19,CD23 或者二代,三代CAR-T治疗弥漫大B效果更好。在小B细胞淋巴瘤或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由于第一代布鲁顿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和二代抑制剂的出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80%预后较好的患者,用这类药物就可以长期维持,有可能成为和伊马替尼治疗CML一样,使得CLL变为一个慢性疾病。由于靶向药物的进展,部分小B细胞淋巴瘤和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可以采用非化疗的方法,使患者获得长期缓解已经获得很大的成功,将来采用“chemo-free”即非化疗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将是淋巴瘤治疗领域最大的进展。

NK/T细胞淋巴瘤,占外周T淋巴瘤(非特异型)的30%,包括鼻咽型则进展很缓慢,尽管我国已经研发出西达本胺(Chidamide),这一全新的选择性HDAC抑制剂可以使一部分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获得缓解,但相较B系恶性淋巴瘤的治愈率仍然较低。我们现在采用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去甲基化抑制剂,再加PD-1或PD-L1抑制剂来治疗NK/T淋巴瘤也获得很好疗效,初步来看复发难治的患者大约78%获得完全缓解,但OS和PFS还较短,将来在NK/T淋巴瘤方面的疗效值得关注。

由此可见,恶性淋巴瘤治疗进展非常快,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三驾马车来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二、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 )自从10年前出现了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后,到如今已经有10个新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过去MM只有18个月中位生存期(OS),17年中位OS已经达到7.8年,到2018年达到了近8年。近年来获得长足进步有可能使MM成为慢性疾病。在我国,随着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伊沙佐米的陆续上市,现在CD38单抗也在进行临床试验,上市后我们中国即将拥有世界上主流的四种药物: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伊沙佐米,CD38单抗。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第三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临床试验。我们都知道中国在细胞治疗方面也有巨大贡献,BCMA靶点的CAR-T用于治疗MM,可以使复发难治的MM获得长期生存。我国的MM治疗也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双药联合,三药联合外加免疫治疗,至少使我国MM中位生存延长了3年,外加中国普遍开展的CAR-T治疗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然而,我国MM治疗水平依然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且在MM疾病治疗标准仍有待更新,CAR-T治疗方面我们也需要标准化、个体化、质量化和工厂化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3个CAR-T治疗MM的临床试验,我们也期待着好的临床结果出现。

三、急性髓系白血病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近10年来年AML治疗近年来进展缓慢,虽然有两个靶向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高危患者,仅有38%左右长期生存,治疗仍然落后。2018年是AML治疗丰收年,共有3个靶向药物出现,一个是FLT3抑制剂,有FLT3突变的AML联合化疗使患者获得65%长期缓解;此外IDH1和IDH2突变抑制剂,大约18%~25% 的AML患者携带IDH突变,采用IDH抑制剂治疗6个疗程以上可以获得高达约80%的缓解率;第三个时BCL-2抑制剂,既往用于B细胞淋巴瘤,17年底发现单药就可以使老年AML患者获得72%左右缓解率,而且获得长期缓解,我国2018年9月才开始临床试验,现在还等待PFS和OS数据。总之,AML治疗领域的三类靶向药物已经颠覆了既往AML领域没有新药好药的历史,国内国际都拭目以待好的成果出现。

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别是儿童ALL,目前标危患者全球达到92%的CR率和临床治愈,我国北上广10个大的中心已经达到85%的临床缓解率,但是我们主要集中在专科,儿童医院和省会、直辖市的三级甲等医院,我们规范化治疗还没有普及,有些医院儿童ALL还在做移植,需要指出的是儿童低危、中危ALL已经不采取移植的方案, 需要减少过度治疗。而且儿童标危治疗越来越简单缓解率很高。成人ALL现在治疗效果很好,有三个药物,一个是安进的CD19和CD3的双抗,可以获得38%的缓解,美国FDA已经批准用于成人ALL;此外还有辉瑞的双单抗获得32%的CR率,另外Ph+ALL 治疗,我们有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三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终身服用可以使这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不需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CAR-T细胞治疗对于没有进行基因移植的复发儿童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无论何种危险度都可以采用,缓解率达80%~95% ,患者一旦缓解可以桥连异基因移植,从而可获得更佳的长期生存,但可惜的是CAR-T治疗复发难治B-ALL的缓解时间很短平均只有十几个月,未来我们仍要寻找更好的桥连方法。

五、血友病进展

长期以来血友病采用基因重组的短效、长效VIII因子,但是需要终身注射VIII因子,而长期注射VIII因子容易出现抗体,罗氏最近推出了新型长效重组VIII因子新药 Hemlibra,对于已产生VIII因子抗体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近些年来血友病的基因治疗领域已取得了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基因治疗已经进入试验阶段,相比既往的治疗方案,只需要1-2次治疗就可以治愈,基因治疗是最有可能治愈血友病的疗法。

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也有很多新药,有表观遗传学治疗药物,如地西他滨,阿扎胞苷,对于低中危的MDS,针对5q-MDS的来那度胺可以改善贫血症状,有效改善造血的口服药物艾曲波帕(作为第一个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新型融合蛋白Luspatercept(ACE-536)有效地改善了输血依赖的低危MDS-RS患者的贫血程度。另外,端粒酶抑制剂(imetelstat),PD-1抑制剂以及DNA甲基转移酶 (DNMT)的抑制剂(Guadecitabine; SGI-110)等新药都在临床观察中,疗效值得期待。

七、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总体比较缓慢,主要还是我们中国的“北京方案”。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取代经典的全相合移植,使没有兄弟姐妹的高危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可能。然而,我国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和MM应用还很有限,美国一年做20,000多例,中国仅2,000多例,我们希望淋巴瘤和MM患者一旦缓解或者挽救性治疗后,尽快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也是进一步延长患者PFS和OS的有效手段。

八、骨髓增殖性疾病(MPN)进展

骨髓增殖性疾病(MPN),又叫骨髓增殖性肿瘤,进展也很快,如骨髓纤维化患者,现在有了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可以使晚期脾大MF患者获得缓解,缩脾达58%,病人缓解率48%~62%,对于PV和ET也可以用JAK-2抑制剂,二代JAK-2抑制剂在美国已经上市,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药物可以在国内上市造福更多MPN患者。

——转自《肿瘤瞭望》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