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级真菌”耳念珠菌相关报道席卷各大媒体,引发一波关注热潮和恐慌。耳念珠菌以抵抗力强、耐药性高、感染后死亡率高、易传播为特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将耳念珠菌列入“紧急威胁”名单,目前全美感染病例已上升到587宗,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内身亡。
2009年,日本首先报道耳念珠菌 (Candida auris),由于是从患者耳部分离的,故谓之为“耳念珠菌”。此菌可对多种抗真菌药具有耐药性,犹如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细菌,故称“超级真菌”。耳念珠菌临床致死率高,可引起院内暴发,全球至少30个国家已有临床感染病例报道,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报道的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主要从血液以及其他深部感染、组织或导尿管尖端和耳分泌物中分离得到。耳念珠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同时存在有其他几种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脓毒血症或血液感染(BSI)、肺部疾病或肺炎、慢性或急性肾衰竭或肾移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慢性中耳炎和肝病等。
2016年开始,国内的检验人开始关注耳念珠菌的潜在威胁,各大学术会议常有专题报道。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王辉教授团队报道国内首个耳念珠菌感染病例。随后,中国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尚红教授团队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了15例感染耳念珠菌的病例。国内检验人一直走在抗击耳念珠菌的第一线!
目前的资料显示,耳念珠菌可能并不是新产生的菌种,而是因为检验技术的发展而重新认识到的一种真菌。因此,使用传统的生化鉴定、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可能难以鉴定区分,目前准确的鉴定主要依靠的是质谱技术和DNA测序。目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已经配置有具备检出该菌能力的质谱平台——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生产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同时,必要的时候还可进行DNA测序鉴定,确认菌种。不仅如此,我室还可同时进行真菌药敏试验,准确快速获得耳念珠菌的药物敏感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技术平台是正确识别、鉴定耳念珠菌的物质基础,实验室人员对耳念珠菌的充分认识也是必要条件之一。截至目前,我室已多次组织学习耳念珠菌的特性及检验要点,全体人员时刻准备着狙击“超级真菌”,为全院的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