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医学检验科 特色技术详细

血液流变学检测

发布时间:2013-01-30

    血液流变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于多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血流变学检测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全血粘度: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粘度: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电泳时间(S):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增高见于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等。
    减低见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粘度(R.V):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常用于协助诊断肺结核,风湿病以及疗效和予后观察;做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指标之一;血沉增快时可见于各种贫血,各种急慢性感染或炎症,恶性肿瘤,组织严重破坏或变性坏死,甲亢,血浆球蛋白等。
    血沉方程K值:K值增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另外可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指数(TK):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二、血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明显:全血粘度,尤其是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等明显增加,另外患者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变形降低。

    1 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呈现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尤其以低切变率下更明显,全血粘度是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2 恶性肿瘤

    癌症病人大多数不同程度地呈现血液高粘滞状态。各种癌症病人存在红细胞变形性差,红细胞压积低,红细胞沉降率变快,这意味着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另外大多数癌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     
  •         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1.潜在疾病的早期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往往有一或多项血流变参数增高。早期过小的恶性肿瘤,即使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仪器也很难发现,但癌症患者常很早就出现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聚集显著增强。进行学流变学普查,综合分析指标异常的原因,必要时应跟踪检查,可能会查出潜在疾病,可早期防治。
    2.中风预测
        预测中风涉及因素很多,血流变学的兴起对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指标。尽管单独用血流变学指标不能预测中风,但如果血流变学高粘滞指标项目多,指标劣化程度高,意味着血液处于较严重的粘滞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脑中风,诱发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
    三、血流变检测取样的注意事项:
    1 、采血时间:一般最好在早晨空腹时采血。
    2、停用抗凝药物12h后方可采血,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3、采血要求:同时抽取绿头管4ml、紫头管2ml、血沉专用管1.28ml各自混匀,避免剧烈晃动。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