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围】
苄胺偶氮-β-艿酚法:12~40U/L。
【影响因素】
1.溶血不影响酶的测定结果。
2.标本在4℃时可稳定3d。
3.个体血清MAO活性较易波动,故应多次测定。
4.若MAO活性超过80U/L,应将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
【临床意义】
1.MAO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小肠和胃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面,并与膜紧密结合。MAO的生理功能因不同组织而异。
2.MAO活性升高可见于下列疾病:①肝硬化:MAO活性的高低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②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MAO活性多不升高,但急性重型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MAO,可导致血清MAO活性升高。急性肝炎病程超过3个月者,血清MAO活性亦升高,活动性慢性肝炎约半数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③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因肝淤血而继发肝硬化时,血清MAO活性可升高。④甲亢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可因纤维组织过度合成等原因,而导致血清MAO活性不同程度升高。
MAO活性降低可见于:服用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左旋多巴肼类等药物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