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医学检验科 特色技术详细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5-11-27

    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但在心脏以外的组织中也有低浓度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
    检测方法:用两种hFAB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和血清hFABP浓度。可以用全血样本进行一步免疫色谱分析法来快速测量hFABP;获得血清hFABP水平定性数据需要15分钟。利用面板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对AMI检测的灵敏度高(93%)但是特异性低(43%)。hFABP在血浆和血清中的正常范围根据试验和方法而定。1991年,Tanaka等人报告正常范围为0.0-2.8μg/l;1991年,Tsuji等人报告正常范围为0.0-0.6μg/l,而1997年,Wodzig等人认为正常范围是0.3-5μg/l。1995年,Ohkaru等人报告100位健康受试者的男女平均血浆hFABP水平分别为3.60±1.73和3.73±1.92 ng/ml。Hasegawa等人的报告中,儿童的基线血清hFABP水平与以前报道的成人基线血清hFABP水平一致(平均值= 3.8,范围= 1.9-5.5ng/ml)。在不同研究中临界浓度不同,从6.2 ng/ml到19μg/l。生理血浆hFABP浓度很可能由损坏的骨骼肌细胞不断释放这种蛋白质引起。

    用心脏尸检材料进行AMI病理确诊。可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显微镜或肉眼诊断。对于显微镜测定,运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于宏观诊断,运用氮蓝四唑染色法;该技术反映这种酶的细胞内活动。在活组织中,这种酶把NBT转化成深蓝色不溶性色素(甲瓒),而梗塞组织不会被染色。在AMI后4-6小时后这两种技术都会变成阳性。抗hFABP抗体用于尸检材料可以作为症状发作后4小时内确诊梗塞的方法。Kleine等人和Watanabe等人证明抗hFABP抗体比苏木精-伊红或NBT染色法检测尸检材料AMI细微变化或非常微弱或最新(<4小时)ami症状更灵敏。
    
    临床意义: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陷阱。心肌肌钙蛋白在循环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在大多数研究中,用于诊断ACS的hFABP临界值是6.2 ng/ml,但是Nakata等人呈现的结果显示9.5和13ng/ml分别是更适于诊断ACS和AMI的临界值。hFABP通过肾从血流中排除。AMI患者尿液中hFABP浓度高于正常值。在症状发作后1.5小时内发现尿液浓度升高。进行了不同的动物研究以调查尿液中hFABP的浓度曲线。结果显示只有在冠状动脉结扎30分钟后hFABP才对AMI有诊断意义。市场上可以买到几种测量hFABP尿液浓度的试验。 但是,用尿液hFABP进行AMI早期诊断时必须谨慎因为结果可能受几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异常肾血流、灌注压力、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吸收和肾衰竭,可能低估或高估AMI的面积。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冠心病中重要的急性事件之一,它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和心源性猝死(SCD),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但若能于发病后及早辨别高危患者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则病死率及预后会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心脏标志物在ACS的诊断及预后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常用心脏标志物有肌钙蛋白(cTn,包括cTnI和cTnT),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由于ACS具有发病急,危害大的特点,因此选出特异性高的早期标志物,提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ACS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