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影像科 科普知识详细

原发性肝癌多次重复介入治疗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6-27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多数病人明确诊断时已是肿瘤的中晚期或者并发其他疾病而丧失了手术时机。肝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TACE)能有效地抑制癌体生长,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TACE方法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 选择进入腹腔干, 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明确肿瘤血供情况、肿瘤形态大小及正常肝组织肝动脉供血情况,然后进一步行微导管超选择进入肿瘤靶血管,再次行DSA确诊无误后,分别依次行化疗灌注、碘油栓塞及Embosphere微球或明胶海绵颗粒等加固栓塞治疗。这样既能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更完整栓塞,又最大程度对正常肝动脉及肝组织进行保护,即对TACE术后肝功能恢复得到更好的保障。
    原发性肝癌常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目前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把抗癌药物高浓度、大剂量、短时间内推注到肿瘤内,使肿瘤组织中毒变性坏死,同时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进一步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部分患者肿瘤缩小还可手术切除。但,病灶复发转移是影响介入治疗后远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单次介入治疗难以使肝癌组织完全坏死,病理学研究表明多数病灶内仍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介入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中可见残存癌组织常位于小静脉周围、坏死区边缘和较薄纤维包膜下。因此,重复多次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及对生存率的影响尤为重要。再次介入治疗可对其他影像学复查发现的残瘤、复发转移进行及时治疗,同时还可以发现残瘤、复发转移的肿瘤供血血管情况并对其栓塞,来达到远期治疗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对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患者随访1年,随访通常采用B 超、CT、MRI、MRI 灌注成像及AFP 的检查。 6 个月存活率1 次治疗为42%,2 次治疗为67%,3 次治疗为78%,1 年存活率1 次治疗为12%,2 次治疗为35.5%,3 次治疗为53.5 %。
    尤其对巨块型肝癌患者治疗常采用分部栓塞尤为重要,目的有一:杀灭其中的大部分癌细胞,患者的毒副反应减少,患者体质恢复快,巨大的癌灶逐渐缩小,正常的肝组织逐渐再生,避免出现肝功能衰竭现象发生;二:经第1、2 次化疗栓塞后,主病灶的大部分血管已被栓塞,再次栓塞化疗可作进一步的巩固补充。这样癌灶以外的正常肝组织所受影响的范围也较小,正常机体所需要的肝脏功能状态也得到维持。再次研究表明巨块性肝癌患者经3 次以上介入治疗其生存率较未经3 次以上介入治疗者高。
    当然,据研究,肝癌的侧枝循环相当丰富可达26条之多,残存肿瘤组织恢复血供的可能原因还包括肿瘤供血血管栓塞不完全、已栓塞的血管部分再通、肿瘤部分由门静脉供血、侧支循环形成及潜在交通支的开放等,另外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也是另一重要因素。而且侧枝循环的发生随着介入次数的增加其发生率也增加,这还与肿瘤生长的部位有关。因此,介入次数的增加会增大肝外侧支循环的发生率和超选择性插管的难度,再次实施介入治疗时需积极查找肿瘤侧支供血血管,并对其进行化疗和栓塞,以提高肿瘤组织局部的药物浓度和阻断肿瘤血供,从而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