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影像科 科室动态详细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揭示MRI APT(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血清PSA可鉴别前列腺病变良恶性

发布时间:2022-12-26 本文来源:影像科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揭示MRIAPT(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定量参数联合血清PSA可鉴别前列腺病变良恶性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研究论文被著名影像学期刊Cancer Imaging(IF5.605JCR Q2区)接受。论文题为《Amide Proton Transfer-weighted MRIcombined with 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levels for differentiatingmalignant prostate lesions from benign prostate lesions: a retrospective cohortstudy》,该研究探讨了MRI APT(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和血清PSA独立预测及联合预测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是全世界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五年生存率非常高,约为98%。然而,局限性前列腺癌和具有腺外和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的五年生存率非常不同,仅为31%。因此,早期诊断对于确定治疗策略和预测病情预后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五年生存率。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MR amideproton transferMRI APT)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MRI APT成像作为一种内源性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技术,属于分子影像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大量水分子与内源性移动蛋白中的酰胺质子肽交换以获取图像。APT成像基于肿瘤细胞具有高增殖活性和高蛋白合成的事实,可反映良性和恶性病变之间蛋白质水平的差异。因此,获取APT定量参数可以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并可作为潜在的影像生物标志物。

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7月至20223月期间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前列腺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2加权成像(T2WI)、APT、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contrast enhancedDCEMRI扫描。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分析图像。通过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单独或不同组合的定量参数在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能力。根据De Long检验,所有组合参数与相应的单个参数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1 ROI勾画示例。1.男,75岁,体检发现PSA升高后住院检查。(1A) T2WI. (1B) APT. (1C) DWI. (1D) ADC2.男,68岁,在外院发现前列腺癌可能后住院治疗。(2A) T2WI. (2B) APT. (2C) DWI. (2D) ADC

研究结果

在单独的指数评估中,两组之间的APTmaxAPTmeanADCmaxADCmintPADFPSAFPSA/tPSAPSAD有显著差异(P<0.05),而APTmin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APTmaxAPTmeanROC曲线下的面积较高,AUC分别为0.7800.710APTmax具有高灵敏度,APTmean具有高特异性。APTmaxAPTmeanADCmeanPSAD的组合在ROC曲线下的面积最高(AUC:0.880,敏感性86.540,特异性78.260)(表1,图2)。

1定量参数鉴别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能力

2 定量参数鉴别前列腺病变良恶性能力的ROC曲线。(AAPT参数的ROC曲线。(BDWI参数的ROC曲线。(CPSA参数的ROC曲线。(DAPTmaxADCmeanPSAD组合的ROC曲线。(D APTmeanADCmenaPSAD组合的ROC曲线。(E APTmaxAPTmeanADCmeanPSAD组合的ROC曲线。APT:酰胺质子转移;ADC:表观扩散系数;t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FPSA/tPSA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研究结论

APTmaxAPTmeanADCmeanADC mintPADFPSAPSAD在单独的指数评估中对区分前列腺病变的恶性和良性具有很高的价值。APTmaxAPTmeanADCmeanPSAD的组合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增加了新的影像检测手段。


第一作者简介

杨露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影像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腹部肿瘤影像诊断及医学图像处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第一届青年俱乐部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磁共振专委会第一届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腹部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医院协会影像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三年发表SCI/CSCD学术论文多篇,主研国家癌症中心攀登基金重点课题、市科技局、市卫健委重点项目多项,推广新技术多项,获得202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参研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等。承担多个临床药物实验研究项目独立影像评估工作。

共同第一作者简介



王蕾,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从事影像技术工作八年,擅长MRCT的多种成像方法与后处理技术。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


通讯作者简介

张久权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入选第五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端人才。曾赴美国Emory大学访问研究一年。擅长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神经影像学和肿瘤影像学。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及对比剂使用和安全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人工智能学组和互联网与大数据学组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组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兼磁共振学组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神经学组组长等。主持或者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横向课题1项。 共发表SCI论文103, 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urologyJNNPHuman Brain MappingNeuroimage: Clinical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ERDIIInsights into ImagingJMRIEJRKJ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2篇,累计影响因子420以上,累计被引用次数在2380次以上。2013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先后担任Human Brain Mapping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Frontiers in Neurology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Brain and BehaviorActa RadiologicaJMRIEREJRDIIInsights into Imaging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人。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