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影像科 科室动态详细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揭示纵向超快速DCE-MRI参数早期预测乳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本文来源:影像科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研究论文被著名影像学期刊Diagnostic andInterventional Imaging IF5.5JCR Q1区)接收。论文题为 Early prediction of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of breast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using  longitudinal ultrafas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该文章探讨了纵向超快速DCE-MRI参数早期预测乳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的主要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NAC)因其能降低病程、增加保乳手术率、减少腋窝清扫而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早期准确识别NAC应答者对于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和调整手术决策至关重要。

超快速动态增强磁共振(UltrafastDCE-MRI)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在造影后早期以高时间分辨率(47秒)捕捉流入动力学,并衍生出多个能量化肿瘤血管特性的参数。由于超快速DCE-MRI关注的是与肿瘤组织灌注血流速率和组织血容量相对应的早期增强曲线,可在NAC治疗过程中监测化疗诱导的肿瘤动力学的纵向变化,提供额外的肿瘤生理状态信息。因此,超快速DCE-MRI参数可作为潜在的早期预测NAC治疗反应的影像生物标志物。

本纵向前瞻性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化疗诱导的超快DCE-MRI衍生参数的变化模式,并评估超快DCE-MRI早期预测NAC治疗反应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了67名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完整4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246周期后)的超快速DCE-MRI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对病灶进行独立测量,得到5个超快速DCE-MRI参数(MS, TTP, TTE, PEI, iAUC)及肿瘤大小(Tumor size)指标。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快速DCE-MRI参数预测NAC疗效的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参数AUC之间的差异。

1. A)一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并获得pCR50岁女性的超快速DCE-MRI扫描。MSPEIiAUC值随治疗进展而降低。TTPTTE值随治疗进展而增加。(B)一名接受NAC未获得pCR53岁女性的超快速DCE-MRI扫描。MSPEIiAUC值随治疗进展而降低。TTPTTE值随治疗进展而增加。

 研究结果

    1. NAC期间超快DCE-MRI参数和肿瘤大小的变化趋势

2. 超快速DCE-MRI参数及肿瘤大小折线图

治疗后MSPEIiAUCTumor size呈下降趋势,TTP呈上升趋势(all P < 0.001)。pCR组与non-pCR组治疗期间MSPEIiAUC变化存在显著差异(allP < 0.001)。

       2. pCR组与non-pCR组超快DCE-MRI参数与肿瘤大小的比较

在治疗前(TP1),所有超快速DCE-MRI参数在pCR组与non-pCR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allP > 0.05)。然而,自治疗两周期后(TP2)开始,pCR组的超快速DCE-MRI参数值(MS, PEI, iAUC)显著低于non-pCR组(all P < 0.001)。


3. TP2TP1两时间点间超快速DCE-MRI参数的变化差值。

进一步比较pCR组与non-pCR组超快速DCE-MRI参数MSTTPTTEPEIiAUCTumor size在相邻两个时间点的大小变化。TP11TP2时间点之间MSTTPPEIiAUCTumor size变化(MSPEIiAUCTumor size降低而TTP增加)最明显。pCR组的参数变化值显著大于non-pCR组(all P < 0.05)。

3. 基于超快速DCE-MRI参数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


4. 多变量回归模型预测pCRROC曲线

超快速DCE-MRI参数变化值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的AUC0.92,临床模型的AUC0.79,超快速DCE-MRI参数模型的AUC0.82。超快速DCE-MRI参数变化值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AUC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超快速DCE-MRI参数模型(P = 0.010.02)。

研究结论

超快速DCE-MRI是早期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反应的一种较有潜力的无创成像方法。未来超快速DCE-MRI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可能有助于及时终止无效治疗并启动更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第一作者简介

曹颖,重庆大学医学院,2021级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肿瘤影像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CSCD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

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共同第一作者简介

王晓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 教学秘书乳腺组组长

研究方向为乳腺肿瘤影像学。

学术任职:

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乳腺癌防治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论文14篇,包含ER3篇)、KJRDIII等,CSCD论文2篇;

副主译影像学专著一部;

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厅局级科研项目一项;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项。

通讯作者简介

张久权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入选第五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端人才。曾赴美国Emory大学访问研究一年。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神经影像学和肿瘤影像学。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及对比剂使用和安全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人工智能学组和互联网与大数据学组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组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磁共振学组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神经学组组长等。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及包含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课题4项。共发表SCI论文1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神经科学期刊NeurologyJNNPHBMNeuroimage-Clinical,影像学综合期刊ER6篇)、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KJRDIII4篇)和心血管影像期刊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Imaging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篇,累计影响因子500以上,正面引用超过2500次,JCRQ139,2022年主译专著《脑定量磁共振成像:物理测量原理》一部。2013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先后担任Human Brain MappingEuropeanJournal of NeurologyFrontiersin NeurologyBehaviouralBrain ResearchBrainand BehaviorActaRadiologicaJMRIEREJRDIIIInsightsinto Imaging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杂志审稿人。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