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 科普知识详细

辐射无处不在?那么辐射等于致癌吗?

发布时间:2022-08-22 本文来源: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

一、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

“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但真正意义上,很多疾患是否与受到辐射影响有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确定。”

任何能发光发热的东西都有辐射,只不过强度和密度不同罢了。自然界中也有各种天然射线的存在,如宇宙射线,以及存在于土壤、水和大气中的某些射线,这种天然辐射对人几乎没有危害。生活中的辐射主要分为2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在医院里拍胸片或胸透,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使身体受到X线辐射,这属于电离辐射;而日常生活中一些辐射则属于电磁辐射,如家电、卫星通讯装置辐射等。

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影响到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但要强调的是,电视、电冰箱、手机、吸尘器等家电辐射的值虽然不好界定,但唯一肯定的是它们都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许多疾病的得病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因素,很难断定某一种疾病就是电磁辐射引起的。

此外,电磁波对细胞造不成变性,即便有损伤也是加热性的。X射线、伽玛射线,剂量大了以后,才会造成人体细胞变性,这是最大的区别。如怀疑自已受到辐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做辐射状况的检查,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二、辐射等于致癌吗?

许多人一听到某某事物带来的辐射“可能致癌”就诚惶诚恐,其实大可不必。

专家介绍,在“致癌危害等级”的词条解释中,致癌性组别的第2组划分为2A组或2B组,对于手机上网这类2B组致癌物,意思是“或许”、“可疑”、“有可能”,简单说就是致癌可能性很低,泡菜、咖啡、卫生球、汽油、塑化剂都属于此级别。需解释的是,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像电力、微波、无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相对长的波长和低的频率一端,它们的光子对人体破环的风险有限。

每一个致癌物,要想达到致癌效果,都需要一定的剂量、致癌条件,例如手机上网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同样如此。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一般是不用担忧的,也不用扣上患癌的帽子。在无线通讯、家电、IT产品足够普及的今天,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背景值早就超过100μw每平米,不少电器开启瞬间的辐射量都超过1 000μw每平米。究竟多少剂量的辐射,要接受辐射多长时间才可能致癌,学界并无一致结论,无须过度恐慌。

某种事物长期接触可能致癌,跟“长期在路上走可能被车撞”有点类似。这样的句式所指的物质,有可能要每天大剂量接触上几十年,才会有几万分之一患上某种癌症的可能。

三、医疗辐射不必太恐惧。

在各类辐射阴影下,许多人不禁对胸透、CT等带辐射检查产生拒斥心理,一味拒绝。

对此,吴金通医生介绍,利用胸透、CT等进行检查一定要谨慎使用,但患者有适应证时,不可一味拒斥检查,以免耽误病情。正常的人群在较长间隔时间内,根据客观的医疗需要,做一次检查的危害是很小的。

如果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T、胸透、胸片、B超,其中B超为零辐射。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公布的一个数据,做胸透的X射线照射量是0.6~5 mSv,拍胸片的照射量则只有0.15~0.5 mSv,而1 000 mSv才会有0.0165的致癌率。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型各类仪器也使辐射剂量减少。目前,各医院对此类检查均有专门的保护措施,例如说,对CT设备的放射量调节到适应患者接受程度,或者盖上铅衣一类防护服,将身体重要部位罩住,也可降低CT检查时的辐射量。

专家强调说,“适当”应用非常关键,盲目恐惧无益于患者的正常治疗。首先,要确定患者在什么症状下才真正需要进行检查,有些时候胸透、胸片、CT扫描是绝对必要的,例如为了诊断严重的头部创伤或内脏损伤,为了诊断急腹症或者肿瘤。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需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尤其避免反复做这类检查。

另外,患者患病时,建议把以前做过的片子带上,尽量避免过度和重复检查。如果确实有做CT检查的需要,可提前向医师详细了解整个放射流程,消除恐惧感。检查时,避免随意移动,并取下身上各种饰物,确保检查效果。另外,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减轻辐射。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