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药学部 科普知识详细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处理

发布时间:2014-09-28

     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可忽视它的副作用的发生率、严重度及可逆性。在临床应用时,应慎重选择有效药物并密切观察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
      (一)消化系统
      1. 恶性呕吐
      这是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65-85%。这不但影响病人的情绪和进食,甚至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和其他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反射过程。它涉及消化道,脊髓及脑干在内的复杂的传入、传出神经反射。与反射地兴奋呕吐中枢、呕吐反射、多种药物或病理刺激的呕吐及药物直接刺激有关。化疗的病人并不是都出现呕吐,其原因包括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可预现的呕吐;持续性或迟发性呕吐;与应用其他药物或肿瘤本身密切相关的崐呕吐。后者,调整药物或治疗肿瘤并发症,要比选择止吐剂更重要。
      止吐治疗:
      ①吩噻嗪类:此类药物选择性抑制中枢化学感受区,也可直接降低延脑呕吐中枢的兴奋。常用的有氯丙嗪、三氟拉嗪、奋及静等。
      ②抗组织胺类:此类药物有不同强度的中枢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非那根、安基崐敏、苯海拉明、扑尔敏。安其敏止吐作用最强。
      ③其他类:
      1)灭吐灵:可阻断多巴按受体,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还能促进胃蠕动,加速胃内容物的排空,改善胃功能,是广泛应用的止吐剂。此药有剂量效应关系、小剂量一般无效。大剂量(1-3mg/kg)静脉注射安全而有效。
      2)皮质类固醇:直接作用或由于反馈抑制尚不清楚。地塞米松5-10mg,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3)氟哌丁苯(Haloperidol):属于酰苯类,是安定药。在化疗前10分钟2mg肌肉崐注射,有轻度的倦睡或激动和不安。
      2. 口腔炎
      局部或全射因素均可引起口腔粘膜的炎症反应,在颊、唇粘膜、颚、舌、口底崐及齿龈出现红斑、溃疡、出血和疼痛,按其严重程度分为Ⅰ级:口腔粘膜红斑;Ⅱ级:孤立性小溃疡;Ⅲ级:融合性馈疡:Ⅳ级:出血性溃疡。急性常进食困难,若口腔卫生差易继发感染。化疗后涎腺分泌减少,病人口干,PH值下降,易发生牙周病和念株菌感染。治疗。护理很重要,要保持口腔温润和清洁。可口服制菌毒素崐,用5%碳酸氢钠,3%双氯水漱口。严重口腔炎应停用化疗,积极应用抗菌素和支崐持治疗。
      3. 其他
      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和便秘等,食欲不振是化疗最初反应。多发生在化疗后1-2天。与药物物刺激;或药物对胃肠粘膜增殖旺盛的上皮细胞生长抑制及与崐血浆游度色氨酸升高等有关。抗代射药,如5-Fu和MTX常致消化道粘膜反应,可以引起腹泻和腹痛。长春碱类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引起腹胀,便秘,甚至肠麻痹。处理主要是调整剂量方案,必要时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二)骨髓抑制
      除BLM、L-ASP、STZ、长春碱类及激素外,多数抗肿瘤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抑制,依次为白细胞(尤其粒细胞)、血小板,最后影响血红蛋白,出现全血性减少。一般损伤DNA的药物次之。损伤蛋白合成的药物影响较小。各类药物作用的机理不同,对骨髓抑制的程度,发生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等亦不相同。各种药物的作用点不同,抑制骨髓细胞种类也不同。
      治疗:
        1. 减量或停药:当白细胞减少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防止过度抑制。
      2. 使用升白细胞药:升白能、鲨肝醇。利血生。核苷酸。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或雌激素、中草药等。
      3. 补充血液成分:小剂量多次输新鲜血,输白细胞、血小板;对严重者行骨髓移植等。
      4. 预防感染:对严重骨髓抑制的病人,应严密保护性隔离,抗生素应用等。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