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养生原则也要随着节气变化而变化。
1.心境恬淡戒忧郁
春季养生主要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喜调达,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淡的妤心态。
2.乍暖还寒慎起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暖还寒,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3.少酸多甘调饮食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妤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选择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可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4.加强保健防疫病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淸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鼻保健,可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