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钱程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立项

发布时间:2021-08-19 本文来源:科研外事科 宣传教育科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钱程教授团队申报的“MEF2D介导的肝脏免疫微环境重塑在炎症诱导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立项,资助金额250万。这是继2019年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后又一个重要课题。

据悉,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在本次全国审批中仅有75项获批立项。该项目是在前期研究发现转录因子MEF2D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化和免疫逃逸等多维度发挥促瘤作用的基础上,希望阐明MEF2D 在炎症诱导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并围绕该分子设计临床干预策略,为肝癌早期防治提供帮助。


了解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

为了能让科研切切实实服务于肿瘤患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独辟蹊径、永攀高峰,打造科研—转化—临床一体化的研发平台,把科研越做越前沿,希望用精准医学破解肿瘤密码。

打造三大研究平台

致力推动肿瘤精准治疗

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发展很快,这对临床转化和科研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医院把目光放在了肿瘤科研前沿,也就是精准医学上。为加快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建设进程,医院斥资5000万元,引入单细胞测序平台、单细胞质谱流式平台、单细胞多分子测试平台等。

2019年3月,肿瘤精准医学中心正式成立,这是重庆首个针对肿瘤精准诊治的平台。“我们不仅仅只做科研,还要生产药物,建设自己的病房。”中心主任钱程教授表示,他带领20多名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博毕业生,打造肿瘤基础研究、肿瘤分子诊断、肿瘤精准治疗三大平台,推动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找寻钥匙破解肿瘤密码

已有研究成果获新突破

“科研是探索未知的奥秘,破解肿瘤密码过程虽然会有很多技术、理论上的挑战,但只要能找到问题,就能解决问题。”钱程教授表示。

以肿瘤精准治疗平台为例,其中包括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疗法、肿瘤疫苗等。CAR-T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而不是使用药物来消灭癌细胞。通俗来说,就是把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抽出来,把它们制作成一个个精确的“导弹”,再注射回人体内,这些“导弹”就能精准地找到癌细胞并消灭它们。目前这一疗法已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针对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90%以上的患者可实现痊愈,对肺癌等实体肿瘤,也有部分肿瘤明显减小或肿瘤标志物下降。

而免疫疗法,近年来的有效率只有约为20%,为了提高有效率,钱程教授带领团队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2020年4月,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有了新突破。钱程教授和团队通过高通量RNA测序,以及小鼠异种移植模型试验等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干扰MEF2D基因可以调控PD-L1的表达,并影响肝癌免疫逃逸,促进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果。简单地说,敲除MEF2D基因的表达,肝癌免疫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升。该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顶尖期刊《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上发表,影响力在国内外都毋庸置疑。

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

不少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目前中心已有很多技术日渐成熟,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很多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获益。62岁的饶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利用免疫治疗才“劫后余生”的患者。

2020年12月,饶老师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饶老师右肺病灶已达到近10cm,并且出现了右肺以及肾上腺的转移,诊断为晚期肺癌。更无奈的是,基因检测并未找到基因突变。这意味着,没有合适的分子靶向药可以服用,生物免疫治疗科决定为饶老师进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饶老师肺上的病灶就从10cm缩小至6cm,坚持治疗后肿瘤仍在不断缩小,最后肿瘤缩小至2.6cm。最重要的是,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饶老师仍然在免疫维持治疗中,定期复查病情稳定,肿瘤没有再反弹。这就是免疫治疗的神奇的疗效及“拖尾效应”。

饶老师曾以为自己时日无多,但通过免疫治疗,不仅延长了她的生命,而且明显改善了她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心与血液肿瘤中心妇科肿瘤中心、放射治疗中心积极开展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按既定目标稳定发展

将更多科研转化临床

两年过去了,中心不断壮大发展,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团队增加到30余名,围绕肿瘤生物学、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新技术研发、生物治疗临床试验和应用等学科方向,开展基础和转化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基础研究方面,中心搭建了包括基础实验平台、流式分选分析平台、质谱分析平台、活细胞成像平台、高通量测序平台、激光共聚焦与单分子成像平台等十大功能平台,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平台共享,可提供科研服务,满足全院科研需求。

中心成立以来,钱程教授团队分别在《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高质量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IF最高分为19.233,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1项,重庆大学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培育项目1项,重庆大学“医工融合”项目2项,院内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总经费约800万元。

转化应用方面,2020年8月,中心GMP实验室顺利竣工验收,其占地面积400平米,由4个细胞制备实验室、1个自动化细胞制备平台、质控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组成。作为临床基础研究转化平台,后续可开展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全院提供生物治疗新技术,开展癌症患者的生物治疗(CAR-T、NK、肿瘤疫苗等),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临床治疗方面,成立生物免疫治疗科,开设生物免疫治疗门诊,床位25张,医护团队10余人。科室以针对各种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为特色,包括免疫检测点抑制剂、CAR-T、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等治疗。同时,开展靶向、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

接下来,中心将秉承“独辟蹊径,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断深入开展研究,力争将更多的科研转化到临床,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受益。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