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揭示双能量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7 本文来源:影像科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在著名影像学Top期刊European Radiology(IF7.034JCR Q1区)在线发表题为《Quantitative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for the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early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高质量论文,该研究探讨了基于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

研究背景

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中国最常见的食管癌亚型。ESCC的整体5年生存率保持在10%-30%ESCC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复发。约27.1%-52.6%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内可能出现早期复发。因此,术前准确预测早期复发患者,对于临床规划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指导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双能量CT(DECT)可以获取不同形式的图像和参数。对比增强扫描后,可以使用特殊算法评估软组织中碘的分布,获得定量数据。目前,DECT主要用于ESCC的分期、病理分级、疗效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DECT能否预测食管根治术后ESCC患者的早期复发。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78例接受了根治性食管切除术和DECT检查的ESCC患者。分别获得动脉和静脉期肿瘤归一化碘浓度(NIC)和电子密度(Rho),平扫有效原子序数(Zeff)。统计比较早期复发组和非早期复发组临床病理特征及DECT定量参数(图1),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独立风险预测因子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AUC。使用Kaplan-Meier方法构建无早期复发生存曲线。

1 从左到右依次平扫有效原子序数(Zeff)、动脉期电子云密度(A-Rho,动脉期归一化碘浓度(A-NIC),静脉期期电子云密度(V-Rho),静脉期期归一化碘浓度(V-NIC),术后病理标本。(A-F),64岁男性,ESCC G2级,无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早期复发。(G-L),79岁男性患者,G3ESCC伴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早期复发。

研究结果

早期复发组A-NICV-NIC值显著高于非早期复发组。A-NIC( HR3.91; 95% CI, 1.79-8.56; p = 0.001)和病理分级(HR,2.69;95% CI, 1.32-5.49; p = 0.007)是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ESCC患者A-NIC预测早期复发的效能和病理分级相当 (0.72 vs. 0.66, p =0.441)。(表1,表2,表3)。

1 非早期复发组和早期复发组DECT定量参数的比较


2 早期复发的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


表3 独立风险因素在预测早期复发中的效能




研究结论

DECT衍生参数A-NIC可用于术前无创预测ESCC患者早期复发,其效能与病理分级相当。



第一作者简介

刘艳,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管肿瘤影像学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


共同第一作者简介



程凡容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管癌CTMRI检查技术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


通讯作者简介


张久权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入选第五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端人才。曾赴美国Emory大学访问研究一年。擅长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神经影像学和肿瘤影像学。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及对比剂使用和安全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人工智能学组和互联网与大数据学组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组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磁共振学组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神经学组组长等。主持或者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横向课题1项。 共发表SCI论文111, 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神经科学期刊NeurologyJNNPHBMNeuroimage-Clinical,影像学综合期刊ER6篇)、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KJRDIII4篇)和心血管影像期刊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maging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9篇,累计影响因子500以上,正面引用超过2500次,JCR Q137篇。2022年主译著作《脑定量磁共振成像:物理测量原理》一部。2013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