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食管狭窄吃饭要花一小时 求医10年他终于能大口吃肉了

发布时间:2017-07-21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7月20日16时30分讯(记者 黄宇 通讯员 熊志翔)喝水吃饭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谓轻而易举。然而,这个“简单”事情对于11岁的小清(化名)来说,足够“奢侈”。从出生10个月开始,小清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及反食症状。此后10年,为了让食管“松绑”,小清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但均效果不佳。直到近日来到重庆市肿瘤医院,小清的病情终于有了转折。
     
    喉部感染后出现吞咽困难 未检查出异常
     
    18日,门诊大楼二楼,该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伟庆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清的样子:个子不高、身形消瘦。其父母焦急地拉着医生的手:“你快看看娃娃是怎么回事,检查都是一切正常,但为什么就是吃不下东西?”
     
    病情是有些奇怪。陈伟庆仔细询问了病情,看了外院的检查报告,CT、核磁共振等影像显示似乎都是正常的。
     
    但家长不会对医生说谎,孩子肯定出现问题了。“是不是出生就这样了?”“有没有误食过酸性、腐蚀性的东西,比如电池啊,纽扣啊之类的。”“有没有其他疾病?”......
     
    陈伟庆说,吞咽困难及反食症状很可能是食管狭窄,而导致食管狭窄大多是先天性、误食腐蚀物品、疾病导致这三个原因。不过,小清父母都予以了否认。
     
    小清父母说,孩子在10个月大的时候咽喉部位出现过感染,当时诊断为感冒,医治了一段时间后就吃不下东西了。
     
    10年来基本食用糊状流食 吃饭要花1小时
     
    刚开始,小清父母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医院的检查报告显示:小清一切正常。
     
    不过,正常的报告却无法换回一个正常的孩子。小清吞咽困难的情况愈发严重,正常的饮食逐渐变成奢望。自此,小清走上了长达10年的漫漫求医之路。
     
    10年来,小清父母几乎每年都带着小清奔走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去的医院越多,心里越是没底。报告结果都一样,两个字:正常,但孩子就是变不好。”小清母亲说。
     
    10年来,小清的饮食基本停留在糊状的流食,除了细米线,每次吞咽都需要用手扯住喉部向外拉伸,以获取较为宽松的通道,然后小口缓慢地细嚼慢咽。“正常人吃顿饭10分钟就够了,小清至少需要1小时。”
     
    “稍晚干一些,大块一些,对于小清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小清的父母说,三个月前,小清还因为白菜没有咀嚼得太碎,导致卡在食管入口,被迫去医院才得以取出。
     
    手术成功进行 若恢复良好可像正常人进食
     
    凭借从医30余年的经验,并组织胸外科、头颈外科联合会诊,陈伟庆给出了初步诊断——考虑咽喉炎引起的食管入口狭窄。而这一诊断,陈伟庆查遍了国内外相关学术报告,均未见报道。
     
    陈伟庆说,最开始,他使用直径只有4毫米的经鼻胃镜对小清进行检查,发现无法顺利通过食道。“这意味着,小清的食管入口大小甚至小于4毫米,而正常人的食管大小有2厘米宽。”
     
    与小清父母充分沟通和风险评估,陈伟庆决定采取经口内镜下食管入口狭窄扩张及松解术。19日上午,手术进行,术中发现小清食管入口处右侧见弧形、月牙样,左侧见数条纵行皱襞,食管入口呈裂隙样改变。“通俗来说,就是圆形的食管出现褶皱、挤压,将原本通畅的道路变成了一条缝。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条缝打通,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模样。”陈伟庆说。
     
    手术非常成功。陈伟庆说,目前,小清病情稳定,如果恢复情况良好,可像正常人那样大口吃饭了。
     
    责任编辑:张炬
    原文链接:http://h5.cqliving.com/info/detail/858946.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