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 | “点亮生命之光”医务社工介入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问题的个案服务

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普遍存在于患者当中,这样的负面情绪又反作用于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和生活治疗。基于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社工针对于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杨阿姨开启了个案服务。

案例背景

(一)个人情况

杨阿姨,60岁,退休教师,杨阿姨于2002年确诊乳腺癌,2008乳腺癌复发过一次,今年年初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查,查出肺部出现恶性肿瘤,但目前医生没有告知案主此肿瘤是肺部原发性还是乳腺癌转移,正在等待结果,结果迟迟不出来从而产生严重焦虑情绪。此外杨阿姨在医院都是独自一人,因此有很强烈的孤独感。

(二)家庭情况

杨阿姨丈夫于2022年年末去世,平常是一个人居住,但是自从今年检查出肺部恶性肿瘤后于女儿家居住,其女儿单身,为外企公司职员。此外,杨阿姨还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和妻子都为公司职员,育有一子。杨阿姨为退休教师,有退休金,买了职工保险,儿子女儿收入也客观,因此经济状况良好。

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心理方面

焦虑和孤独。杨阿姨由于检查结果迟迟不出和在医院一直都是独自一人而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和孤独感。

(二)社会方面

社会支持网络狭窄。杨阿姨的性格较为内向,为四川人,在重庆治病,因此目前的人际交往主要集中于同病房的病友,与其她病友没有交集,因而需要帮助杨阿姨增加与外界的交往,完善其社会支持网络。

(三)家庭方面

家庭支持系统弱化。杨阿姨育有一儿一女,丈夫已经去世,儿子在四川,女儿在重庆,但是杨阿姨由于年轻时重心在工作上因此和儿女关系一般,且儿女工作繁忙。此外杨阿姨有一个姐姐在四川,平时会通过微信来进行聊天。由此可见需要帮助杨阿姨重建家庭纽带,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案主正确认识癌症,提供情绪疏导;

2.完善案主社会支持网络,增加与外界的交往;

3.重建家庭纽带,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

(二)理论模式

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和新的社会接触等。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将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付能力,在疾病适应的过程中即患者本身对于疾病带来变化的自我适应。社会资源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社会支持网络不仅可以提供物质援助和关系支持,还可以提供情感慰藉和心理疏导。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资源,解决生活困难,帮助服务对象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并扩展其社会支持网络的广度和强度。

2.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案主对事件的想法或信念才真正决定自己处理它的方式,正是由于案主常持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以遇到某些事件时容易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医务社工以此理论为切入点,让案主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的消极信念,建立积极信念,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体验不同的情绪感受,学会掌握良好的情绪积极面对疾病。

服务实施

(一)评估问题、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第一次遇见杨阿姨是在医院走廊,此次谈话为简单聊天,大致了解了杨阿姨的病情、情绪,并发现杨阿姨存在对癌症的不良认知,存在严重的孤独感,于是与杨阿姨越好下一次的面谈时间,杨阿姨爽快答应。在第二次的面谈时,社工向杨阿姨表明来意,并进一步的了解杨阿姨的家庭情况、社会支持等情况,多方位了解杨阿姨的焦虑情绪、孤独感产生原因,当聊到杨阿姨的家庭时,杨阿姨一直在说儿女工作繁忙,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当社工进一步探究原因时,杨阿姨的语气从几分无奈到充满了愧疚,嘴里也不断念着自己对儿女十分愧疚,而当杨阿姨的说出这份愧疚时,社工也明白了这是杨阿姨对于儿女的太过深沉的爱而引发的,在大部分的人身上都会存在对亲人说不出那份爱的情况,因此社工借此鼓励案主去主动找儿女聊天沟通。在这一次的面谈里,社工通过这一次的沟通交流记录好了问题记录与分析,并与杨阿姨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优势视角、找寻价值

在与杨阿姨的面谈中了解到杨阿姨过去是一名人民教师,与现在的角色产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每当杨阿姨谈到过去是教师时,总是滔滔不绝,笑容满面,但是一谈到自己退休后感觉脸上的光就褪去了一层,因此社工采用优势视角帮助杨阿姨认识到自己当前的优势,比如:自律、表达能力好、可以帮儿女减轻负担等等。

(三)与医对话、多方协作

杨阿姨因为检查结果迟迟不出,因此每天都要去医生办公室面前来回踱步去向医生询问检查结果,上午医生查房时也会不断的质问医生,因此社工在于杨阿姨进行面谈后找到了其主治医生邓医生询问相关情况,并告知杨阿姨让其安心等结果。

(四)情绪治疗、科学抗癌

在与杨阿姨交流期间发现杨阿姨对于患癌的机制认知不正确,虽然杨阿姨之前已经经历过两次乳腺癌,但是依然忍不住觉得这次复查肺部出现恶性肿瘤依然是自己的报应,甚至还说除了不如让自己死了算了这种丧气话,由此可见这也是导致杨阿姨焦虑情绪的原因之一。于是社工向杨阿姨介绍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引导杨阿姨认识到目前引发其焦虑情绪的除了久久不出的检查结果之外还有她对于患癌机制的非理性认知,随后社工帮助杨阿姨共同寻找和确认其不理性信念,使杨阿姨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相关。针对上述不理性信念,通过对峙、启发与引导帮助杨阿姨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建立一下信念:患癌并非报应,和自身的身体素质、基因、情绪等众多因素相关,正确科学的看待癌症。

(五)社会支持、降低孤独

社工在对杨阿姨进行个案服务期间发现杨阿姨在人际交往方面只有同病房的病友王姐,王姐是一个乐观的患者,但是经历和王阿姨相比大相径庭,因此社工邀请杨阿姨前来康复室参加“舞光十色”音乐治疗小组活动,一是为了让杨阿姨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到音乐中去从而缓解焦虑,而是帮助杨阿姨建立社会支持,缓解杨阿姨的孤独感。

(六)家庭陪伴、重拾信心

杨阿姨的检查结果出来后,转到了胸外科,社工对杨阿姨进行了电话回访,从本次的电话交谈得知杨阿姨的儿女已经来到了医院陪伴,检查结果出来了自己心里的那块石头也随之落下,要感觉轻松多了,自己不会再觉得患癌是自己的报应,想好好的接受治疗。

服务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

1. 个案服务目标基本达成,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服务,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得到改善;

2. 通过参加小组活动,认识了病友,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3. 案主与家人的沟通频率增加,家庭支持系统得到巩固,促进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抗疾病。

(二)服务对象评估

经过社工多次介入,案主的焦虑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杨阿姨与儿子的视频通话次数逐渐增多,和女儿的沟通次数也在增加。杨阿姨也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修正了对于癌症的不良认知,通过优势视角找回了自身价值,并在社工的电话回访中对社工表示了感谢。

(三)专业反思

癌症患者群体的内心敏感脆弱,极易产生焦虑感和自我怀疑、否定,在本案例中,社工始终持有尊重、认证的态度和保持一颗真诚、理解的心,双方建立了非常好的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借助专业知识,运用同理心、倾听、优势视角、聚焦等技巧,帮助案主发现非理性信念、建立理性信念,科学认识癌症;通过邀请案主参加小组活动,认识了其她病友,能够与病友交谈病情、心情等,完善了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修正了案主对于癌症的不良认知,找回了自身价值。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