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肿瘤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

发布时间:2014-08-14
2014年8月6日,重庆市肿瘤医院静脉管理小组开展了首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医院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对医院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ICC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输液通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维护方便、减少患者痛苦和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为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ICU病人及反复采血、输入血制品者带来福音。然而传统的PICC置管,使用的穿刺针型号较大(成人14~16G),在血管显露明显的条件下穿刺的成功率较高,对于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成功率较低。同时因穿刺部位在肘关节以下,患者手臂的屈伸会带动导管在血管内摩擦,刺激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壁,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炎症、导管意外脱出等并发症。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MST)置管技术,改进了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和进针部位,通过B超仪探头对目标血管进行评估,横断面的测量,精确的定位,对穿刺导管针进行实时引导,操作者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地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送管困难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了患者置管后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导管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导管留置在上臂,操作安全,患者臂部活动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我院护理部于2008年成立了静脉管理组,之后又开设了静脉导管维护门诊,成功开展PICC置管与维护5000多例。今年1月,我院选派2名肿瘤专科护士赴四川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旨在解决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难题,扩大PICC适用范围以满足患者需要。护理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PICC技术的应用,持续改进静脉治疗技术质量,深化“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供稿:静脉管理组)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