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多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重口味市民当心食管癌

发布时间:2013-04-16

        本报讯 (记者 李珩)很多人都“谈癌色变”,其实大可不必。4月15日,记者从在渝举行的全国第十九届肿瘤防治宣传周上获悉,战胜癌症的关键在于预防,而8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此次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主题是“保护环境,远离癌症”。据介绍,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途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80%的癌症与环境有关。不良环境中的化学、生物、物理因素等,可对人体产生间断或持续的反复侵害。

        癌症患者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250万人,癌症死亡人数140万,大约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是癌症患者。

        但专家指出,其实8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比如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癌变早期的蛛丝马迹,就能将大部分癌症扼杀在萌芽阶段。一些家属不敢告诉病人患了癌症,怕吓到病人,但通过临床研究,在病人知情情况下的治愈效果更明显。目前还有一种新观念——“带瘤生存”,即在某些肿瘤无法切干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措施,使病人带着肿瘤也能生存。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市政协副主席谢小军出席活动。
      
        本报讯 (记者 李珩)4月15日,记者从市肿瘤医院举行的全国第十九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上获悉,食管癌在我市增速尤其明显,已从常见恶性肿瘤排行榜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目前,我市食管癌的发病率为20.75/10万,这就意味着每年约有6000多人患食管癌,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为何高发?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綦俊介绍,这与重庆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如长期吸烟、饮酒,饮食喜欢麻、辣、烫,造成食管粘膜损伤。此外,如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也容易发病。

    “以往食管癌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綦俊说,但很多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不好,对食管粘膜损伤很大,很容易引发食管癌,也因如此,40岁以下的食管癌患者也日益增多。

    据了解,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都是吃饭感觉到哽后才到医院就诊,常常已到癌症中期。对此,綦俊提醒说,如果出现咽喉部不适、胸骨后烧灼感、牵扯样疼痛、剑下(俗称心窝子)不适,就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排查了。
        

    本报讯 (记者 李珩)4月15日,记者从全国第十九届肿瘤防治宣传周上获悉,据我市最新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去年,我市癌症发病率为244/10万,比2010年略有上升。同时,专家提醒,要小心“气”出来的癌症。

    癌症年轻化趋势明显

    从1999年开始,我市对癌症进行监测,九龙坡、沙坪坝、江北、涪陵、万州、铜梁、忠县、南川、渝中等9区县医院收治的癌症患者成为监测对象。

    此次报告也是来自上述9区县,按监测报告,去年,我市癌症发病率为244/10万,也就是说每1000人中就有2人患癌症。

    “近几年数据显示,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市肿瘤医院院长周琦表示,去年这一数据增长特别快,但并不意味着癌症的“爆发”,而是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加,监测医院也加强了监管。

    “据相关调查,在重庆市民的死因中,癌症死因居第一。”周琦称,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癌症年轻化趋势也很明显,以肺癌为例,以前高峰人群集中在50—59岁,现在在二三十岁人群中也较常见。

    生闷气小心患肺癌

    在众多癌症中,我市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发病率近40/10万,多年来都排名第一位。

    “肺癌是被‘气’出来的病。”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支修益说,这个“气”有4项:首先是大气,以前段时间的雾霾来说,肯定对呼吸道、肺等有一定影响;其次是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比如房屋装修产生的苯、氡等有害气体、厨房油烟等;此外,烟草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祸首。

    “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还有一个气——生闷气。”支修益说,每个人性格不同,其中,生闷气就是一种“癌症性格”,这种人群尤其要注意。据调查数据显示,不愿向人诉说而独自生闷气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性格开朗的人。

    因此,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周琦提醒,成年人最好1—2年做一次癌症筛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