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血管与介入科 科普知识详细

腿肿了,及时来医院治疗

发布时间:2018-08-06

    生活实例

           一个半月前,小李在打球时不慎摔伤了右膝盖,打了石膏,被迫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一周前,小李去医院复诊,医生把石膏拆了,说他恢复得不错。小李很高兴,打算再休息几天就去上班。不料,回到家没多久,小李就发现自己的右腿有点肿,特别是站立时间一长,肿胀更明显。为了能尽快消肿,小李用上了热敷、按摩的“土办法”。几天后,小李的右腿非但没有消肿,反而肿得愈发严重。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去医院就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小李的右下肢有深静脉血栓!医生告诉他,万一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听到这话,小李不由“后背发凉”:“土办法”消肿不成,竟差点要了自己的命,险!

           医生的话:腿肿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心源性、肝源性、肾源性和感染性等。不过,还有一种很常见但又很重要的会引起腿肿的疾病——深静脉疾病,容易被广大患者甚至医生所忽视。

           当长时间卧床,乘坐飞机、火车,或者长时间学习、玩电脑后,不少人会出现下肢肿胀现象。这时候,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用毛巾热敷或使劲按摩,以期使血脉畅通,消除酸痛感。还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无奈遇到的是不了解此类疾病的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也是抗炎或按摩!殊不知,这么做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突然腿肿 留神血栓

           腿肿也就是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有:1)下肢淋巴水肿;2)下肢静脉曲张;4)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心肝肾功能不全;7)感染等。当下肢出现水肿时我们应一一鉴别,其中最最重要的是判断腿肿是否由于下肢血栓形成所致。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由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所致。静脉是血液回流的通道,血栓形成后,血栓堵住了通道,血液不能回流,只能囤积于下肢,导致下肢肿胀。同时,血栓在静脉内还可以形成静脉炎,加重患肢胀痛。要区分腿肿是否由血栓所致并不困难,下肢静脉血管的超声多普勒检查即可确诊。

           当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绝对不能按摩患肢,因为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后会进入肺部来完成氧气的交换,按摩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卡”在肺动脉里面,导致肺动脉的血流受阻,引发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窒息死亡,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肺栓塞。据统计,60%以上的肺栓塞乃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而严重的致命性的肺栓塞大概占1%~5%。因此,当发现下肢突然肿胀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注意不要按摩患肢。一旦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是否已经发生肺栓塞,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明确诊断 依靠超声 

           上面已谈到要搞清下肢肿胀的原因,确定是否有血栓以及初步判断血栓的部位,最快速、无创的方法是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检查除了能了解静脉内有无血栓外,还可以了解下肢静脉的直径大小、血流情况、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以及下肢静脉瓣膜的功能状况,对下肢静脉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有些医院使用静脉造影检查,也有一定的的诊断价值。静脉超声检查现已较为普及,一般县区一级以上的医院均可检查。

     

    抗凝溶栓 疏通血管

           如果得了下肢静脉血栓,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溶栓。一般来说,新鲜血栓溶栓效果较好,陈旧性血栓溶栓效果较差。所谓新鲜血栓指的是发病时间在二周之内的血栓,时间太长血栓变得陈旧并与血管壁粘连紧密时,溶栓治疗的效果就不会太好了。溶栓治疗有2种方法:一为全身溶栓即:通过静脉将溶栓药物注入体内,药物将全身分布,逐渐将血栓溶解;二为经导管局部溶栓即: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导管置入到血栓处,通过导管局部注入溶栓药物来达到溶栓的目的。全身溶栓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基本无创,即可治疗下肢的血栓,也可同时治疗已脱落到肺动脉的血栓;其缺点是需要的溶栓药物剂量较大,而且在血栓局部的药物浓度较低,溶栓效果较慢。导管溶栓的优点是溶栓效果相对较好,所需药物剂量相对较低,溶栓速度相对较快;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有创伤、并发症相对多见、因血管内操作导致的血栓脱落、费用相对较高、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专用的设备等,在一般区县一级的医院作此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譬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对溶栓药物过敏者、半年内有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以及进行过颅脑手术者等均不宜行溶栓治疗。

           除了抗凝溶栓外,有少数患者还需要进行手术取栓治疗。由于术后血栓复发的机率较高,所以并不是所有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都能够进行手术取栓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做手术呢?有少数血栓形成时,将患肢所有大大小小的静脉全部阻塞,静脉回流完全终止,致使患肢高度肿胀,并压迫患肢的动脉,使得动脉供血出现障碍,患肢出现缺血缺氧发紫。此时患肢发凉,剧烈疼痛,我们在临床上称之为“股青肿”或“股蓝肿”。此时患肢可能濒临坏死,应及时手术取出血栓,消除肿胀,恢复血流,解除动脉的压迫,缓解病情。

           下肢血栓形成确诊后,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和抗凝。溶栓主要有导管和全身静脉用药溶栓,我院主要是使用静脉全身抗凝和溶栓治疗,每年诊治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多达百例,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约两周,出院后需要继续口服华发林同时定期抽血化验出凝血时间,并根据查血结果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避免因剂量不足导致的治疗无效或因剂量过大导致的出血风险。必要时穿弹力袜预防下肢肿胀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变,如:血栓形成后综合症。所谓“血栓形成后综合症”是指得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出现障碍,或者血栓导致深静脉瓣膜的功能受到影响,不能阻止静脉内的血液往小腿逆流(下肢静脉血是自下往上流动的)。静脉血会长期淤积在小腿,小腿皮肤的营养出现障碍,久而久之,小腿出现静脉曲张、颜色变深变黑、皮肤瘙痒、反复感染。严重时出现难以治愈的皮肤溃疡,我们常常称之为“老烂腿”。

           总之,腿肿不能小觑,可能是你的深静脉出现“交通堵塞”了,不仅会引起腿的肿胀和疼痛,还可能导致迁延不愈成为“老烂腿”,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去除原因  预防为重

           由于许多血栓形成后不能得到彻底的根治,所以预防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要预防血栓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人群易患静脉血栓。

           经典的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浓度增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主要因素。许多静脉血栓起源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小腿腓肠肌静脉丛、静脉瓣袋等,临床上发现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这些都提示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以下因素可能是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

      1.年龄深静脉血栓可见于任何年龄者,但统计显示,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步增高,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30余倍。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内静脉血的淤滞较重,发病率较年轻人高。

      2.制动我们常见到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患血栓,在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旅行时,下肢活动减少,小腿肌肉收缩作用减少,静脉血回流明显减慢,从而增加了血栓发病的风险。

      3.静脉血栓史 25%左右的急性血栓病人既往有过静脉血栓病史,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来自原来病变的静脉。

      4.恶性肿瘤约有19%~30%的DVT病人合并有恶性肿瘤,其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

      5.手术手术后血栓的高发病率显示手术是血栓重要的易患因素,病人的年龄、手术种类、创伤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都影响血栓的发生。

      6.创伤  机体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容易形成血栓。

        7.产后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它与产后血液呈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产后的高凝状态可使子宫内胎盘剥离后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但反过来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发生。

        8.口服避孕药  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并发血栓的是不用避孕药的8倍。

           9.中心静脉插管 临床上中心静脉插管越来越多,使得血栓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尤其在上肢血栓的病人中有65%与中心静脉插管有关。静脉插管不仅损伤血管壁,同时在静脉插管的表面也容易形成血栓。

        10.其他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及心功能不全等是否是血栓的易患因素目前尚有争论,它们可能不是独立的易患因素,但这些病人易患血栓,可能与相伴的其他易患因素有关。

           以上各种血栓易患因素中,绝大部分是血液成分改变呈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血液成分改变成高凝状态是应该是形成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有以上情况者,应特别注意血栓的预防。手术和创伤的病人除了慎用止血药物并使用抗凝药物外,应该多活动下肢促使下肢血液加速流动,有条件时,可以使用。长途旅行应经常离开座位走动走动,避免血液在下肢淤积。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